《伤寒论》第206条
原文:"阳明病,面合色赤,不可攻之。必发热,色黄者,小便不利也。" 一、经典注家集萃 1. 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:“合,通也。阳明病面色通赤者,热在经也,不可下之。
下之虚其胃气,耗其津液,经中之热,乘虚入胃,必发热色黄。
小便不利者,亡津液故也。”
2. 柯琴《伤寒来苏集》:“面合赤色,是阳气怫郁在表,阳明经热循经上熏于面也。
其邪犹在经而未入腑,故不可攻。
攻之则胃中空虚,客气动膈,在表之热邪反乘虚内陷。
热陷则与水湿相搏,湿热郁蒸,必发热、身黄。
所以然者,以攻下伤津,津伤则小便不利,湿无去路,故郁而发黄也。”
3. 尤怡《伤寒贯珠集》:“阳明病,面合赤色,此热郁在经,不得外越,上蒸于面也。
其腑未实,故不可攻。
攻之则经热不得外解,反内陷而伤津液。
热陷必增其热,津伤则小便不利。
热与湿合,相互郁蒸,故其身必发黄色。
此非热结,乃热陷湿中矣。”
4. 黄元御《伤寒悬解》:“阳明经行于面,面合赤色,阳明经热不得下达,郁而上蒸也。
此经热非腑实,故不可攻。
攻之败其脾阳,土湿愈增,复经热内陷,湿热相合,郁蒸发黄。其小便不利者,下伤中气,湿不化泄也。”
5. 刘渡舟《伤寒论讲稿》:“这条讲阳明经热证误下的变证。'面合色赤’是阳明经气被热邪郁遏,气血上涌到面部,整个脸都通红。
这是经热,不是腑实,所以不能用承气汤攻下。
如果误攻了,就会损伤脾胃之气和津液。
在表的经热就会乘虚内陷。
内陷的热邪和体内原有的湿(或下后脾虚生的湿)结合,就变成了湿热。
湿热郁结在里,所以身体会发热;
湿热熏蒸,所以就发黄。
发黄的关键是'小便不利’,因为小便不利,湿邪就没有出路,只能郁在体内和热纠结。” 二、多维深度解析 1. 六经辨证思维解
病机辨析:“面合色赤”是阳明经热的特征性表现。
热邪循阳明经上涌于面,其病位在“经”在“外”,绝非“腑实”在内。
故治当清热解肌(如白虎汤或葛根芩连汤),绝对禁忌攻下。
误治变证:攻下法重伤里气(脾胃),导致在表之热邪内陷。
内陷之热与脾胃受伤后运化失司所生之湿相结合,形成湿热郁蒸的病理状态。 必发热:湿热郁结于里之发热。
色黄:湿热熏蒸,胆汁外溢,发为黄疸(阳黄)。
小便不利:此为发黄之关键。下后津伤,水源不足;
且脾伤不运,湿邪内停,气化不利,共同导致小便短少不畅。
湿无下泄之路,则与热搏,必发黄。 2. 圆运动一气周流解
正常生理下,阳明胃气顺降,能将浊热下传。此证是热邪郁于阳明经,使圆运动“右降”之外周(经路)壅滞。
阳明经热炽盛导致热邪循经上炎,进而出现面合色赤;误用攻下会猛烈打击中轴脾胃,导致脾伤湿生、胃伤津亏,进而气化不行,引发小便不利;
同时,在表之热因下内陷,与内生之湿相合,导致湿热郁遏于中焦,最终出现郁蒸发黄与持续发热的情况。
3、“面合色赤”辨真假:需鉴别此种“实热”上浮与“虚阳”外越(戴阳证)。
戴阳证之面赤如妆,必伴下肢厥冷、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之象,与此条之热证天差地别。
若误将戴阳认作此证而用清下,立毙。
误治后“发黄”之治:即便误治后变为湿热发黄,在施用清热利湿法(如茵陈蒿汤)时,也必顾护中阳。
因有误下伤阳之前提,慎用大黄、栀子之苦寒,或稍佐干姜、白术,守护脾胃生生之气,防其由阳黄转为阴黄。
现代启示:此条可视为对滥用“消炎”“泻火”通便药之弊端的警示。
许多面部痤疮(面赤)、口疮患者,实为上热下寒,若屡用牛黄解毒片等攻下,必伤脾胃,导致病情复杂缠绵。 4. 中医底层逻辑贯通 经络辨证:此条是《伤寒论》中运用经络理论进行辨证的典型例证。“面为阳明之乡”,面赤与阳明经直接相关。
病因病机:清晰展示了“误治”如何成为新的致病因素(继发性病因),改变疾病性质,由单纯的经热变为复杂的湿热。
津液代谢:再次阐明了“小便不利”在湿热发黄病机中的核心地位。
“诸病黄家,但利其小便”,给湿邪以出路是治疗大法。
三、临床体悟
现代临床对应: 1. 面部炎性疾病:如玫瑰痤疮、激素依赖性皮炎表现为满面通红、灼热者,其病机与“面合色赤”之阳明经热证高度吻合。
治疗当清泄阳明经热,如用枇杷清肺饮加减,绝对忌用泻下药。
2. 误治后的肝炎:临床可见感冒或急性胃肠炎患者,因误治(过用寒凉或泻药)后,出现黄疸、肝功能异常,此即“必发热,色黄”的现代版。
其病机为湿热郁结,治疗需清热利湿退黄。
3.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黄疸:长期滥用抗生素(性质寒凉,类似攻下)导致肠道菌群失调、腹泻,继而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,亦可从此条病机理解。 临证鉴别要点:
阳明经热证(本条初起)的面色为满面通红(面合色赤),发热表现为身热汗自出,腹诊腹部柔软,二便方面小便可能黄、大便或干或正常,治疗方法为清热(白虎汤),禁忌不可攻下;
阳明腑实证(承气汤证)的面色多垢滞,还可能有谵语、目直视的症状,发热表现为日晡潮热,腹诊腹部硬满、绕脐痛且拒按,二便方面大便硬结或热结旁流、小便数,治疗方法为攻下(承气汤),无不可攻下的禁忌。 仲景心传:
“此一条,再示人'观其面而知其病’之要诀。
'面合色赤’是阳明经热之旗帜
见此旗帜,便知邪之营垒在'经’在'外’
断不可遣'攻下’之师直捣虚无之地
否则引贼入室,变生湿热缠绵之祸。
医者当知
病有在经在腑之异
治有清解攻下之殊
一旦误治,经腑传变
简单之证反成棘手之疾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